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鄉鎮市長選舉 屏東縣潮州鎮 候選人得票數

註記 號次 姓名 性別 得票數 得票率 推薦之政黨
1 洪明江 13,784 52.55% 民主進步黨

2 李光明 11,855 45.19% 中國國民黨

3 王士昇 593 2.26%

感謝各位鄉親的支持 明江絕對不會辜負各位的期待!!!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請移往 Yahoo 奇摩部落格



感謝各位鄉親父老同好的支持

現今各項活動以及政見 皆在 Yahoo 奇摩部落格發佈

敬請移往
http://tw.myblog.yahoo.com/hmj-blog

總部成立大會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向每一雙溫暖的手 致敬



急援女童救難直升機昨陸續從甲仙鄉小林村等地救出民眾,直升機降落在旗山國中,當時在現場警戒的旗山分局分局長李金龍,見到獲救者中有老弱婦孺,搶上前抱起一名雙腳沾滿污泥的小妹妹,直奔救護車。

本文引用至此 : 向每一雙溫暖的手 致敬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潮州鎮長選舉 雙雄爭霸

報紙稿 請點擊小圖可以放大




潮州大掃除、民治溪再現風華

早期的民治溪是一個風光明媚、水清如鏡的休閒勝地,沿岸常有人在釣魚、撈魚蝦、游泳的情景。這十多年來,雖然潮州鎮公所開闢道路,並將河岸腹地闢建為河濱公園,但因未整體規劃及缺乏管理,河濱兩岸雜草叢生、髒亂不堪,過往行人絕跡的窘境。自此,民治溪兩岸變成潮州毒瘤,人們開始視而不見,也忘掉民治溪曾有的浪漫。

民進黨徵召鎮長候選人洪明江發起「潮州大掃除、民治溪再現風華」活動,因兩岸設施破損失修,已形同廢墟,報廢的貨櫃、汽機車及彈簧床散佈在各角落,其他如保麗龍、塑膠袋等垃圾到處可見,而河流上尚有鐵器、木塊、垃圾等物品。洪明江非常痛心表示,他若當選鎮長的第一件事,一定先把河濱公園內的垃圾完全清除,還給鎮民一個乾乾淨淨的公園綠地,再委託專家籌建開放式親水空間,取代原有圍堵封閉式的河岸整治作法,任內完成親子戲水烤肉區、藝術廣場及燈廊植裁等多功能設施,讓它成為鎮民休閒生活的重心。

洪明江認為,潮州的民治溪與高雄愛河及東港的東港溪,都是流經城鎮中心的河流,是潮州的大動脈,是自然生物的棲息區,也是民眾休閒活動的好去處。高雄愛河原來是髒臭無比、有礙市容,經規劃設計後已變得美麗燦爛,兩岸景點聞名遐邇;東港鎮的東港溪兩岸原來是四處油污及魚臭的黑河,但現今是外來觀光客必遊的好去處,高雄與東港能做到的,潮州也一定能。

洪明江強調潮州原本是個很浪漫的文化城鎮,曾幾何時,變成一個沒有地方特色及生機的地方,他允諾將配合城鄉新風貌計畫,擺脫沈痾,展現水岸城、文化鎮應有的優質景觀。並呼籲全體鎮民站出來,付出關心共同參與,相信潮州的生命活力將會再次展現,「高雄後花園」的稱號必能遠近馳名!


以上為4年前明江競選時的政見,現任縣長曹啟鴻先生聽取明江意見,雖明江當時未當選,但證明該意見是可行且並要的.
並在2年前,縣長曹啟鴻先生主動提撥8千3百萬整治,並已由鎮公所執行.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我的父親----洪明江

如果說我的父親他經歷了台灣政局民主化,那麼,我則是歷經了父親奮鬥打拼過程;這是一種極其複雜又難以言喻的情緒。

打從我小時候,父親就積極投入街頭反對運動,無視唾手可得的安逸生活,願站在第一線為勞工發聲、貼近基層,為大家爭取福利,在我眼中他是勇敢的,他不畏外在的脅迫恐嚇,只為堅持自己的信念,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全家人都相當有正義感;我記得他常掛在嘴邊告訴我們的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既短暫又脆弱的,但是若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的價值,讓每一天活的有意義有尊嚴,哪怕一天離開了,曾經用心活過日子仍會永留別人心中。」,這也是驅使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投入改革運動的主因。

「為了台灣、為了子孫」這就是父親他最堅實的信念。在政治這條路上他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一步一腳印地在地方上默默耕耘,他絕不是個好大喜功的人,更不是個貪圖名利的人,這就是我的父親。

是的,我是洪明江的女兒,我以我的父親為榮,我願意盡一切的努力,讓我這位願意為民服務的父親,可以實踐他的理想。



民進黨徵召潮州鎮長候選人洪明江大女兒----洪子婷現就讀台北大學中興法商學院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不老騎士心得

  「不老騎士」,一部賺人熱淚的好片,兩位曾罹患癌症、四位有重聽須戴助聽器、五位有高血壓以及八位有心臟疾病需按時服藥的老人,共十七位平均年齡八十一歲的不老騎士用行動寫下的故事。許多人都以為不老騎士是身體硬朗的一群老人,但其實不是,也正因為他們是一群如此平凡的老人家,所以整部影片更是處處緊扣人心且具有激勵意義。



  其中也不缺小人物令人感動的情節,不老騎士「阿桐伯」帶著自己愛妻的照片去環台,特訓半年只為兌現承諾。在他年輕時候曾帶愛妻去環台,並對愛妻許下「如果他活到80歲會再帶她去一次」的承諾,而後雖然愛妻提早離開人世,阿桐伯不忘承諾沒有食言,帶著愛妻的照片去環台。在環台過程中碰到下雨天,阿桐伯仍不忘趕快幫愛妻照片擦臉,因為他說不忍愛妻淋雨。這一幕令人難忘,令人感到動容,因為它充滿了對愛妻的關切與疼愛。



  整部紀錄片節奏明快,過程爆笑逗趣,卻又不乏溫馨感人,且充滿正面的能量,可以讓人深深體會到此部紀錄片的用心還有想傳達給社會大眾的涵意。在高齡化、少子化和步調快速的現代進步社會,經常不自覺地忽略老人、放棄老人,覺得老人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退化了,所以老人無用,自然而然地,老人逐漸也有了「老了就沒有用」的想法。適當的運動以及戶外活動是有益增加體適能和健康的,例如:快走、健行、登山到現今風潮的腳踏車,都是跟現在社會可以接軌的活動。以腳踏車為例,可以就親子活動為主題,結合老中青三代的增能活動是可行的,不僅增進現代人體能,亦可以增進不同代的互動,是個生理心裡都兼顧的活動。



  其實,老人應該勇敢地踏出腳步,改變世俗對老人的想法。如同不老騎士團長賴清炎所言,只要精神不老,人就不會老,身體會老化、會懶惰,但不要讓身體去控制我們的精神,應該用精神去指揮我們的身體動起來,這樣才不會繼續老下去,才會有活力,因此他們以其摩托車環台來證明自己。這部片要人不忘不管年紀多大,都應保有追求夢想的勇氣。






影片連結至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5nbyc0EfH0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母親

母親走了;離開時,四位子女陪伺在側,親賭母親吞下一口氣,靜靜地到另一個世界,擺脫十六年前車禍帶來的失智、失憶,擺脫淋巴腺腫瘤因未開刀醫治在脖圈滋長的病痛、水腫的右手,也擺脫我們的不捨。

這就是我們的母親--縱使自己有骨刻肉蝕的病痛,縱使子女干願承受,仍留給子女最多的愛、最少的干擾--即使最後時刻,亦然。感謝上天的恩寵,讓四位子女全部到齊,回到老家,在呼喊中,母親走了。

母親出身潮州鄰近的四林村,家有三女一男,母親排行老二,阿姨視障,最受全家照護,由於家庭貧困,母親必須輟學,幫忙家計。所以,不論養豬養雞、洗衣、裁縫、削甘蔗,母親無不拿手。十多歲時隨外祖父到台東墾山,母親在沒有水電的荒山做粗工,渡過一段青春歲月。母親偶而抱怨外祖父不為她取個女性名子,外祖母不准她梳妝打扮,雙親對她的婚姻也最草率,憑著父親的一封字跡工整、敘述條理的信,就把她嫁給在潮州稅捐處上班的窮困公務員。

父親有濃烈的大男人主義,家事極少置喙,不識字的母親嫁給大男人的父親,家中所有重擔都落在母親身上。為了添補家用,母親需要到外面做各種勞力副業。很快地,四個小孩陸續出生,洪家有了第一棟房子,門前可以擺個糖果攤位、兼賣甘蔗,母親與纏足的祖母輪替照料。但是,也很快地,父親在外欠債,房子又賣掉了,一家七口搬到約十坪大的公家宿舍,洪家又恢復無產貧戶,而母親與父親的感情惡化,母親必須緊盯父親的薪水袋,如果被父親花光,全家生計就要母親張羅。

記憶中,我們這位苦命的母親極少有「好命」日子,在與父親「奮戰」的日子裡,她必須用盡心力,挽回迷失的丈夫,也要到處打工,賺取收入,撫養小孩,而對四位子女更是寄予厚望;我們的功課都靠她嚴厲管教,得以「名列前矛」。母親常怨嘆自己不識字,常遭歧視與欺淩,所以,四位子女的學業是她愁苦歲月的唯一慰藉,而「打罵」是她的主要管教方式。我們常被打得淤青紅腫,而在教訓完後,又看到母親躲在暗處獨自流淚,「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剛毅不屈的母親,就是用這樣的矛盾換取她深沉的期望。

雖然家裡經濟拮据,但母親不讓子女寒酸,她會裁縫,四位子女的衣服都是她親手縫製;怕我們功課不如人,她會養豬賣錢,讓我們繳補習費;怕我們身體衰弱,她會養雞鴨,為我們熬湯燉補。猶記多少寒冬夜,母親把我們子女從熟睡的被窩叫醒,喝她煎熬十多小時的雞湯…………..

母親四十二歲那年(民國五十七年),父親走了,結束母親和他的爭吵,帶走全家的牽掛,除了更黯淡而無奈的未來,沒有為留下任何財產,而四位子女正值升學的高投資期,母親再逢更艱困的考驗,母親堅持不讓我們輟學,鼓勵我們從逆境中奮發圖強。

在潮州稅捐處當時的長官同事安排下,母親進入潮州稅捐處屠宰場擔任工友一職,這份工作看似簡單,但對一位不識字的中年婦女卻有難度,例如,母親必須每天半夜披星載月到屠宰場為豬體蓋完稅章,作息必須配合屠宰習俗,更要學習寫幾個中文字,以應工作之需。

母親就用這份工作,把四位子女養育成人:長女貴珍,省立潮州中學高中畢業進入職場,後以辦工半讀方式取得國立空中大學學士,現服務於中華電信的數據分公司;長子明洲,取得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學士、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企業管理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次女,中興大學統計系學士、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現為中區國稅局科長;次子明江,現任職於中國石油公司。四位子女各有發展,都在其專長本份上,為社會貢獻,且都已成家,四位內孫、五位外孫,都接續在學業、事業上逐步發展。

我們子女最大的遺憾是,當我們成家立業,有能力要求母親退休,讓子女輪流照顧奉養時,她屢次拒絕,常年守寡,使她擔心會成為子女負擔。這就是我們的母親--只要子女幸福,不在意自己、不在意回報,她寧願清苦一生。

民國八十七年(母親六十一歲)xxx母親趕去屠宰場上班時,遭逢車禍,讓她失智。而後的日子,我們子女連流照顧,她的作息必須別人料理,外表上,母親與常人無異,然而,任何行為刺激都只是隨機喚醒腦中殘留記憶,新記憶很難在腦中駐留,行為類似老人癡呆症。在照顧她的十六年,很幸運的是,母親只能順從我們,也許,她腦中不再有愁苦回憶,而忘掉她坎坷、困頓的一生,對她何嘗不也是幸福!

十六年來我們子女不斷用她六十一年的親人、過往事例,刺激母親殘餘的記憶;與我們擁有豐富而共同回憶的母親「交談」,是一種享受,雖然無法確知她心中的世界,但若有些微的心領神會,都讓我們欣喜異常。早期,透過對話,母親腦中的記憶仍然能鮮明地表達,但是,隨著時間經過,記憶逐漸削減,回應逐漸遲鈍;但是,她那種剛毅、獨立、不向人低頭的個性,依然表現強烈,有一次,在潮州走失,她一個人媀愈獨行,在列日的鄉下走十多小時,不向人問路求助,讓我們心疼不已。

約在六年前,母親脖子長出一個瘤,她就醫非常不便,無法正確回答醫生詢問,除非家人協助,外人絕無法碰觸她的身體,抽血、照X光,都困難異常。所幸,這個瘤逐漸消去,一年多前,另一顆瘤又在脖子出現,且似乎沒有消去的跡象,經醫師診斷,幾乎可以斷定是淋巴腫瘤,醫生建議手術開刀。

我們評估開刀的風險以及後續照護的困難,決定放棄,並求助居家安寧照護,半年以來,母親的病情逐漸惡化,她很少有疼痛的表現,這是我們唯一寬心的地方。

一個月前,母親明顯地衰弱,腫瘤日趨惡化,我們請教醫師,預知最後幾種病情變化與潛在併發症,並作最壞的打算。


一週前,母親身體逐漸衰竭,幾種最麻煩的潛在併發症似乎隨時降臨,過完民國九十三年元旦,母親已無法坐立,五日下午,背母親回老家,她就在含心濡苦地把四位子女養大成人的地方,闔眼長眠。


益發堅強,

沒有財產必須獨立養育需要高昂教育投資的,
雖然失智,但且要養育四位子女
緊緊地抱著我們

母親一生坎坷,在困頓環境中,撫育四位子女。有誰像母親經歷如此苦楚、如此橫逆,依舊堅毅如昔呢?母親的犧牲奉獻,是我們的驕傲;母親可能無法感知我們對她無盡的仰愛,不曾享受知道是我們的遺憾。


監督子女

小時後
我們的母親,為我們受太多的苦、太大的難;我們子女雖然個性迥異、發展不同,但感念母親的心完全一樣,我們一方面感念,一方面追憶,希望捕捉母親生前過往平

意用再感謝上蒼,

她的是不在她享受的
任何子女都有偉大的母親,我們亦然.



洪明江 撰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明江與母親──疼惜潮州、建設未來

撰文者:
洪貴美-明江二姊
現職:技術學院講師
企管顧問師


母親常年守寡,獨力扶養我們四個子女,明江他從小聰明且善解人意,很會逗母親開心,是她最寵愛的兒子,因兄姊們工作在外旅居北部,母親一直由明江照顧奉養,在我眼中,明江與母親最有緣,從她車禍後失去任何記憶,只記得明江一人,其他的子女及父親的姓名都忘掉了,可見明江在母親心中是無法抹滅的。

母親在60歲時因車禍,導致頭部受撞失智(類似老人癡呆症)。在長達18年的照顧期間,明江的付出與用心讓家人銘記在心,母親猶如2、3歲的嬰兒,生活起居須耐心照料,一不小心會走失或闖禍,但明江都把照顧母親擺在第一位,記得明江擔任民進黨潮州黨部主委期間,常舉辦大型活動或走訪基層,他亦常將母親帶在身邊,只要母親情緒不穩或身體狀況不佳時,他都能放下身段即時安撫處理,實屬難得。

他對母親的愛是溫柔細膩的,他能回想最多記憶來逗母親開心,也最會哄她,在母親手肘折斷或罹患腫瘤期間間,她不容許外人碰觸她的身體,所以醫療過程困難異常。所幸,明江都能透過詼諧、幽默的對話來化解,每次帶母親去醫院抽血打針或照X光,她是全然排斥及無理取鬧,說什麼也不配合,明江總是像哄小孩一樣安撫她的情緒,更請護士同時也抽他的血、照X光來配合演出,當時在場的護士及看病的人都很感動,類似的經歷是無數次,明江的耐心及體貼,都讓我們心疼不已。

明江對母親的孝順,身為兄姊的我們充滿著感激,尤其在母親罹患癌症後,他堅持搬回潮州,希望讓她重回故鄉渡過,當我看到他細心為母親洗澡、梳頭或帶她去散步時,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他卻說幸好母親是失智者,否則他怎會有機會幫她做這些事。到最後的居家安寧照顧,母親都能在親人陪侍下尊嚴、安祥的離開,都歸功於明江,母親對他是沒有白疼了。

明江在外面常給人的印象是「永不妥協」的硬漢,但他對待家人、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總是自信滿滿且親切有禮,他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意佔別人便宜,有強烈的正義感及堅強的意志力,這些特質都承襲母親的教誨。

明江照顧母親的同時,在外積極參與勞工社運活動,超過20年期間,不論公私內外,他對自己的付出甘之如貽、毫無怨尤。母親走過78年歲月,在去年走了,明江才能全心全力投入潮州鎮長選舉,將他對母親的思念與真心轉換來愛惜這塊鄉土,我們瞭解他對鄉土情宛如子女對母親般的情感,對潮州的發展又宛如母親對子女般殷切的期待,雖然我對政治是無知的,很多人都告訴我「沒錢要選舉是做夢」,但明江對潮州無私的熱誠,以及一群志同道合伙伴愛惜潮州真心,深深的感動了我。

明江一路走來這麼長遠,支撐他的是對這塊鄉土的力量,是母親源源不斷的力量,在面對地區快速發展的時刻,潮州-我們的故鄉,卻逐漸繁華盡落,明江的心願就是要為潮州找回安身立命的根-你我及下一代的幸福。就如證嚴法師所說「路選對了,路再遙遠都可以達到目標」「有心才有福,有願才有力」,所以,我想與潮州鄉親一起分享,一起找回屬於家鄉的熱愛,大家站出來,為潮州的未來付出您的關心,讓我們共同打拼及努力。

=======================================================
此文章貼於母親節當日,對於明江兄母親的感念,以及對明江兄致敬

---洪明江青年後援會 阿一工作室

同時發表於 YAHOO BLOG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阿洲與阿江

洪明洲1952.10.30
洪明江1956.09.06

一位留美博士與台大教授對他弟弟的剖白


如果不是姓名差一個字,沒有人會相信「洪明江」是我弟弟──我們兄弟兩人的際遇差太多了:

我拼命要出人頭地而讀書,他拼命要為人抬轎而忙碌;
我在都市(台北)打拼,他在故鄉(潮州)賣命;
我跑遍全世界,他還未跨出台灣一步;
我想賺大錢而當強者,他從沒賺錢念頭,只在替弱勢族群奔走;
我在資本家世界打混,他在勞工階層搏命。

同是父母所生,家無恆產,幼時失怙,全靠寡母持家養大,這是我們兄弟兩人共同的命運,卻造就我(哥哥)較有危機(賺錢)意識,也成為我們兄弟最大的差異:

弟弟可以為服務人群而往前衝,好像無後顧之憂;
哥哥必須隨時在山窮水盡時,拉弟弟一把,而汲汲營營。

坦白講,我極度反對明江跨入政界:姓洪的,不貪污、不歪哥,沒財產、沒事業,跟人搞政治做什麼?

我幾度勸他「浪子回頭」──憑我學商的賺錢腦筋、人脈關係,加上他的圓融個性、一流口才,搞個事業,餘刃有餘,為何要從事政治呢?

洪家在潮州從來不是政治世家,也無意沾上鍋;明江拼命為潮州紓困,背後收拾(財務)善後的,必然落在哥哥頭上,所為為何呢?

但是,若非神魂所繫的潮州,若非一輩子人只有一個故鄉,若非鄉土的召喚,若非故鄉被政客長期踐踏得千瘡百孔…………,絕不會輪到我──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來關注潮州。

故鄉是我們兄弟共同的夢,沒有明江的投入,我對故鄉不會有任何眷顧;沒有明江的執著,我對潮州的情懷已死。在許多兄弟相聚時刻,明江與我回想潮州故往,兩人是何等感傷:潮州風華散盡,曲終人散;當我們談到如何建設未來潮州,兩人又是何等熱情澎湃:潮州還有希望。



我們兄弟絕不會在潮州「漏氣」,絕不讓我們的親人朋友蒙羞。

潮州曾是我們兄弟最悽慘、最窮困的童年記憶,而今悽慘與窮困已經離我們遠去。阿洲會把資本家請來潮州,阿江會用勞工犧牲精神來服務鎮民,這是兄弟不同命運的共同完美組合,似乎也是被政客踐踏四十年的潮州,再生的契機。


洪明洲e-mail:minchow@managmement.ntu.edu.tw Tel. 886-2-23626906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企管博士
台灣屏東縣潮州人,光華國小(民48-54年)、省立潮州中學初中部(民54-57年)、台南二中(民57-60年)、政治大學經濟系(民60-64年)、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民64-66年),曾擔任「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改為台灣科技大學)講師、副教授,為經濟部擬定「石油管理法」,擔任經濟部產業諮詢委員,財政部證交所上市公司審議委員(民83-84年),教育部非同步(網路)遠距教學專案計畫主持人(民89年),經濟部工業局推動協同商務管理計畫審查委員(民94年-),經濟部商業司商業e化體系審查委員(民92年-),台灣區電子電機工業同業公會汽車電子委員(民93年-),新聞局廣播電臺審議委員(民93年-),曾擔任融程電訊公司(民93-94年)獨立董事,關貿網路公司(民94年-)財政部官派董事。

洪教授專長於產業分析、策略管理、企業e化、網路教學,著作包括:「創造組織學習」(科技,1996)、「電腦組織溝通」(科技,1997)、「現代競爭分析」(譯,華泰,1999)、「管理」(全彩精裝版本,華彩,1999)、「網路教學」(微軟、華彩,1999)、「知識管理與創新」(譯,商周,2000)、協同優勢(譯,中衛,2004
)。